衛(wèi)監(jiān)督食一便函〔2008〕35號
各有關單位:
近期,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29次年會審核通過部分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用香料新品種,現(xiàn)就擬批準的新品種(見附件)公開征求意見,請于2008年4月17日前將意見反饋至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。
聯(lián)系人:張儉波
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7776914 87720035(兼?zhèn)髡妫?/P>
電子郵件:gb2760@gmail.com
附件:
1. 擬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新品種
2. 擬批準的食品用香料新品種
二ОО八年三月十七日
附件1:擬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新品種
一、赤蘚糖醇
赤蘚糖醇(生產(chǎn)用菌株:分別為Moniliella pollinis和trichosporonoides megachiliensis) Erythritol
功能:甜味劑
1、赤蘚糖醇允許使用的食品類別及最大使用量
各類食品a 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
2、赤蘚糖醇的質(zhì)量規(guī)格要求
2.1生產(chǎn)用菌株為Moniliella pollinis的赤蘚糖醇
2.1.1 生產(chǎn)工藝
由食品級的碳水化合物底物經(jīng)叢梗孢酵母(Moniliella pollinis)發(fā)酵,并經(jīng)純化及干燥等工序而得。
2.1.2 性狀
白色晶狀粉末
2.1.3 技術要求
2.1.3.1 理化指標
項目 |
指標 |
純度 (%,HPLC法) |
>99.50 |
核糖醇及丙三醇 (%) |
≤0.10 |
灼燒殘渣 (%) |
<0.1 |
pH |
5.0 – 7.0 |
還原糖 (%) |
<0.30 |
鉛(mg/kg) |
< 1.0 |
2.1.3.2 微生物指標
項目 |
指標 |
菌落總數(shù)(cfu/g) |
﹤300 |
酵母 (cfu/g) |
﹤50 |
霉菌(cfu/g) |
﹤50 |
2.2生產(chǎn)菌株為Trichosporonoides megachiliensis的赤蘚糖醇
2.2.1.生產(chǎn)工藝
以取自小麥、玉米、馬鈴薯等中的淀粉經(jīng)過化學的或酶水解所得的葡萄糖為主要原料,經(jīng)Trichosporonoides megachiliensis發(fā)酵,并經(jīng)純化及干燥等工序而得。
2.2.2性狀
白色結(jié)晶性粉末
2.2.3技術要求
2.2.3.1理化指標
項目 |
指標 |
含量(%) |
≥ 99 |
干燥失重(%) |
≤ 0.2 |
灼燒殘留(%) |
≤ 0.1 |
還原糖(%,以葡萄糖計) |
≤ 0.3 |
核糖醇及甘油(%) |
≤ 0.1 |
鉛(mg/kg) |
≤ 0.5 |
重金屬(mg/kg,以Pb計) |
≤ 5 |
砷(mg/kg,以As2O3計) |
≤ 2 |
2.2.3.2微生物指標
項目 |
指標 |
菌落總數(shù)(cfu/g) |
≤ 300 |
霉菌和酵母(cfu/g) |
≤ 50 |
大腸菌群 |
陰性 |
二、1,3-二油酸2-棕櫚酸甘油三酯
1,3-二油酸2-棕櫚酸甘油三酯 1,3-Dioleoyl 2-palmitoyl triglyceride
功能:營養(yǎng)強化劑
1、1,3-二油酸2-棕櫚酸甘油三酯允許使用的食品類別及最大使用量
食品分類號 |
食品名稱/分類 |
最大使用量/(g/kg) |
備注 |
13.01 |
嬰兒配方食品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 |
104-240 |
|
2、1,3-二油酸2-棕櫚酸甘油三酯的質(zhì)量規(guī)格要求
2.1生產(chǎn)工藝
由脂肪酶催化酯交換,使脂肪酸在丙三醇分子上的位置重新排列而得。
2.2性狀
在25℃條件下為白色固體
2.3技術要求
項目 |
指標 |
過氧化值 |
≤2.0 |
2位棕櫚酸占所有棕櫚酸的比例(%) |
≥52 |
1,3-二油酸2-棕櫚酸甘油三酯的含量(%) |
≥40 |
棕櫚酸甘油三酯的含量(%) |
<10 |
反式脂肪酸(%) |
<1 |
二惡英(pg/g) |
≤0.75 |
總多環(huán)芳烴(μg/kg) |
≤25 |
重質(zhì)多環(huán)芳烴(μg/kg) |
≤5 |
黃曲霉毒素B1(μg/kg) |
≤2 |
黃曲霉毒素B1+B2+G1+G2(μg/kg) |
≤4 |
總農(nóng)藥殘留(mg/kg) |
≤1 |
三、硅酸鈣
硅酸鈣 Calcium silicate
食品分類號 |
食品名稱/分類 |
最大使用量 |
備注 |
01.03 |
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調(diào)制產(chǎn)品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01.06 |
干酪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05.01.01 |
可可制品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06.03.01.03 |
蛋糕預拌粉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06.05 |
淀粉及淀粉類制品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11.01 |
食糖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11.04 |
餐桌甜味料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12.01 |
鹽及代鹽制品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12.09.01 |
香辛料及粉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12.10 |
復合調(diào)味料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14.06 |
固體飲料類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16.04 |
酵母類制品 |
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 |
|
功能: 抗結(jié)劑
1、硅酸鈣允許使用的食品類別及最大使用量
2、 硅酸鈣的質(zhì)量規(guī)格要求:
2.1生產(chǎn)工藝
硅酸鈣由新熟化的石灰與含合成二氧化硅反應而得。
2.2性狀
白色至灰白色易流動粉末。由不同比例的氧化鈣劑二氧化硅組成,可分為有水和無水兩種。不溶于水,但可與無機酸形成凝膠。
2.3技術要求
項目 |
指標 |
氧化鈣含量(%) |
≥ 0.75 |
二氧化硅含量(%) |
≥ 40 |
鉛(mg/kg) |
≤ 5 |
氟(mg/kg) |
≤ 10 |
干燥失重(%) |
≤ 10 |
灼燒失重(%) |
≤ 20 |
四、可溶性大豆多糖
可溶性大豆多糖 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
功能:增稠劑、乳化劑、被膜劑、抗結(jié)劑
1.可溶性大豆多糖允許使用的食品類別及最大使用量
食品分類號 |
食品名稱/分類 |
最大使用量/(g/kg) |
備注 |
02.04 |
脂肪類甜品 |
10 |
|
03.0 |
冷凍飲品(除外食用冰) |
10 |
|
06.02.02 |
大米制品 |
10 |
|
06.03.02 |
小麥粉制品 |
10 |
|
06.05.02 |
淀粉制品 |
10 |
|
06.07 |
方便米面制品 |
10 |
|
06.08 |
冷凍米面制品 |
10 |
|
07.0 |
焙烤食品 |
10 |
|
12.0 |
調(diào)味品 |
10 |
|
14.0 |
飲料(除外包裝飲用水) |
10 |
|
2、可溶性大豆多糖的質(zhì)量規(guī)格要求
2.1可溶性大豆多糖的生產(chǎn)工藝
以大豆或大豆粕為原料,經(jīng)脫脂、提取、純化、滅菌、干燥等工藝生產(chǎn)制成的粉末狀產(chǎn)品。
2.2性狀
白色至微黃色、粉末狀產(chǎn)品
2.3技術要求
2.3.1理化指標
項目 |
指標 |
A型(低粘度型) |
B型(中粘度型) |
水分(%) |
≤7.0 |
粗蛋白質(zhì)(以干基計)(%) |
≤8.0 |
粗灰分(以干基計)(%) |
≤10.0 |
粗脂肪(%) |
≤0.5 |
|
可溶性多糖(%) |
≥60.0 |
≥70.0 |
粘度(10%水溶液,20±0.5℃)mPa·s |
≤30 |
30~100 |
成膠性(10%水溶液) |
煮沸后冷卻至4℃時,不形成凝膠 |
|
pH值(1%水溶液) |
5.5±1.0 |
透明度(%) |
≥40 |
總砷( mg/kg,以As計) |
≤0.5 |
鉛( mg/kg,以Pb計) |
≤1 |
2.3.2微生物指標
項目 |
指標 |
菌落總數(shù)(cfu/g) |
≤500 |
大腸菌群(MPN/100g) |
≤30 |
致病菌(指腸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狀球菌) |
不得檢出 |
霉菌和酵母菌總數(shù)(cfu/g) |
≤50 |
五、酶解大豆磷脂
酶解大豆磷脂 Enzymatically decomposed soybean phospholipid
功能:乳化劑
1、酶解大豆磷脂允許使用的食品類別及最大使用量
各類食品a 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
2、酶解大豆磷脂的質(zhì)量規(guī)格要求
2.1生產(chǎn)工藝∶
以大豆磷脂為原料,在適當溫度條件下,用磷脂酶A2進行分解,再經(jīng)過丙酮萃取,除去丙酮可溶物并回收丙酮不溶物,經(jīng)過精制后得到的酶解大豆磷脂。
2.2性狀∶
白色至褐色粉末、粒狀或塊狀,或淡黃色至暗褐色粘稠狀液體,有特有氣味。
2.3技術要求
項 目 |
指 標 |
酸價 |
≤65 |
丙酮可溶物(%) |
≤60 |
水溶液透光率(%,0.1%溶液) |
≥80 |
過氧化值 |
≤10 |
鉛(mg/kg,以Pb計) |
≤10 |
砷(mg/kg,以As2O3計) |
≤3 |
水分(%) |
≤4.0 |
六、棉子糖
棉子糖 Raffinose
功能:營養(yǎng)強化劑
1、棉子糖允許使用的食品類別及最大使用量
食品分類號 |
食品名稱/分類 |
最大使用量/(g/kg) |
備注 |
13.01 |
嬰兒配方食品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 |
作為益生元類物質(zhì)的來源之一,該類物質(zhì)在嬰兒配方食品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中總量不超過64.5g/kg。 |
|
2、 棉子糖的質(zhì)量規(guī)格要求
2.1生產(chǎn)工藝
從甜菜糖蜜中通過柱層析分離裝置提取、分離、精煉、干燥等工藝制成。
2.2性狀
白色粉末
2.3 技術要求
2.3.1理化指標
項目 |
指標 |
pH(5%溶液20℃) |
5.0-7.0 |
純度(%,干物質(zhì)含量) |
≥98 |
水分(%,烘干減量) |
≤15 |
砷(mg/kg) |
≤1 |
重金屬(mg/kg) |
≤5 |
2.3.2微生物指標
項目 |
指標 |
菌落總數(shù)(cfu/g) |
≤103 |
大腸菌群數(shù) |
陰性 |
葡萄球菌凝固酶活性 |
陰性 |
霉菌(cfu/g) |
≤50 |
酵母(cfu/g) |
≤50 |
七、楊梅紅
楊梅紅 Mynica Red
功能: 著色劑
1、楊梅紅允許使用的食品類別及最大使用量
食品分類號 |
食品名稱/分類 |
最大使用量/(g/kg) |
備注 |
03.0 |
冷凍飲品(除外食用冰) |
0.2 |
|
05.02 |
糖果 |
0.2 |
|
07.02.04 |
糕點上彩裝 |
0.2 |
|
12.10.02 |
半固體復合調(diào)味料 |
0.2 |
|
15.03.03 |
果酒(僅限于配制果酒) |
0.2 |
|
14.0 |
飲料類(除外包裝飲用水 |
0.1 |
|
16.01 |
果凍 |
0.2 |
|
2.楊梅紅的質(zhì)量規(guī)格要求
2.1生產(chǎn)工藝
以楊梅成熟果實為原料,用乙醇溶液提取經(jīng)大孔樹脂純化的提取物,經(jīng)濃縮干燥制得。
2.2性狀
紫紅色至紅黑色粉末或固體,無肉眼可見雜質(zhì)。
2.3技術要求
項目 |
指標 |
PH |
3.0—4.5 |
1% |
|
E 525 ± 5nm |
≥40 |
1cm |
|
矢車菊素-3-葡萄糖苷(%) |
≥5 |
水分 (%) |
≤18 |
灰分 (%) |
≤6 |
砷(%,以As計) |
≤0.0002 |
鉛(%,以Pb計) |
≤0.0003 |
大孔樹脂殘留二乙烯苯(ug/kg) |
≤50 |
八、列入食品工業(yè)用加工助劑使用名單的物質(zhì)
1、丙烷
1.1性狀
無色透明液體(液化狀態(tài)下)
1.2技術要求
項 目 |
指 標 |
丙烷總含量(% ) |
≥95.0 |
C4及C2含量( %) |
≤4.0 |
C5及C5以上組分( %) |
≤1.0 |
37.8℃時飽和蒸氣壓( Mpa) |
≤1.3 |
含硫量 (mg/m3) |
≤343 |
蒸發(fā)殘留物 (mg/m3 ) |
≤50 |
機械雜質(zhì)及游離水 |
無 |
氣味 |
無 |
2、丁烷
2.1性狀
無色透明液體(液化狀態(tài)下)
2.2技術要求
項 目 |
指 標 |
丁烷總含量 ( %) |
≥95.0 |
C3及C2含量 (%) |
≤4.0 |
C5及C5以上組分(%) |
≤1.0 |
37.8℃時飽和蒸氣壓 (Mpa) |
≤0.3 |
含硫量(mg/m3 ) |
≤343 |
蒸發(fā)殘留物 (mg/m3) |
≤50 |
機械雜質(zhì)及游離水 |
無 |
氣味 |
無 |
3、聚苯乙烯
3.1性狀
白色,無異味
3.2技術要求
項目 |
指標 |
苯乙烯(mg/kg) |
≤ 12 |
水分(%) |
≤ 5.0 |
pH 值 (1 %懸浮液) |
5 - 8 |
重金屬(mg/kg) |
≤ 10 |
砷(mg/kg) |
≤ 2 |
4、普魯蘭酶(生產(chǎn)用菌株:Bacillus licheniformis基因供體菌株:Bacillus deramificans)
4.1生產(chǎn)工藝
由經(jīng)基因工程改造(基因供體菌株:Bacillus deramificans)的地衣芽孢桿菌(Bacillus licheniformis)為生產(chǎn)菌株,經(jīng)深層發(fā)酵、提取和精制而成的普魯蘭酶制劑。
4.2性狀
褐棕色液體,具有酶特有的氣味、無異味,允許有少量的凝聚物。
4.3技術要求
4.3.1理化指標
項 目 |
指 標 |
酶活力(ASPU /g) |
1000—1260 |
酶活力保存率(25℃以下保存三個月,%) |
≥95 |
pH值(25℃) |
4.0~4.5 |
重金屬(mg/L,以Pb計) |
≤40 |
鉛(mg/L,以Pb計), |
≤5 |
砷 (mg/L,以As計) |
≤3 |
黃曲霉毒素B1(μg/L) |
≤5 |
4.3.2微生物指標
項 目 |
指 標 |
菌落總數(shù)(cfu/ml) |
≤5×104 |
大腸菌群(MPN/ml) |
≤30 |
霉菌(cfu/ml) |
≤200 |
沙門氏菌 |
不得檢出 |